JCT 950-2005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用硅砂粉
)
)
)
)
)
)
)
)
)
I c s 91.100 .3 1 Q 13 备 案 号 : 152之卜盗介万 i C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建 材 行 」t 标 准 J C /T 950- 2005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用硅砂粉 G roun d si l i c a sand use d f or pretensioned spun high-strength concrete piles 2005-02- 14发布 2005-07-01实施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 国家 发展 和 改 革 委 员会 发布 J C / f 9 50 - 20 05 oil 吕 本标准的附录A. 附录B. 附录C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泥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苏州中材建筑建材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 广州羊城管桩有限公司、嘉兴学院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佛山市瑞安建材科 技有限公司、江门市新会区丰裕磨细砂厂、中山三和混凝土桩杆有限公司、汕头市宏基混凝土构件有限 公司、中山市宏星管桩有限公司、中山建华管桩有限公司、浙江天和建设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宝业住宅 产业化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金鑫管桩有限公司、中港第三航务工程局上海浦东分公司、宁波浙东水泥制 品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鸿业水泥制品有限公司、上海富盛浙工建材有限公司、宁波市镇海永大构件 有限公司、宁波市环球水泥制品有限公司、上海汇金矿粉有限公司、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上海兴山混凝土构件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蒋元海、金舜、严志隆、章杰春、孙德发、陆酉教、杜康文、魏宜龄、许建钊、 肖海明、袁庆元、沈松炎、余亚超、陆金红、杨丽、盛晓宁、申建新、张国标、朱建舟、许强、黄启新、 程显风、边广军。 本标准委托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苏州中材建筑建材设计研究院负责解释.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J C /T 950- 2005 引 言 近年来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得到了大力推广应用,特别是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作为管桩行业 的主导产品已日益得到我国建筑行业的认可和充分的肯定。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硅砂粉作为采用 压蒸养护工艺生产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一种掺合料,对降低管桩生产成本、提高混凝土强度、改善 管桩混凝土性能等有明显的效果,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这项产品标准的制定,将有利于硅砂粉企 业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高,进一步扩大其使用的范围,对管桩行业的发展及硅砂粉产品的规范生产管理具 有很大的意义。本标准是根据我国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用硅砂粉的生产和使用现状制定的。 J C /T 95 0- 2 00 5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用硅砂粉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用硅砂粉的术语和定义、原材料、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 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压蒸养护工艺生产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用硅砂粉的生产和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 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08 水泥密度测定方法 GB/T 8074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GB 9774 水泥包装袋 GB 12573 水泥取样方法 GB/T 14684 建筑用砂 JC/T 420 水泥原料中氯的化学分析方法 JC/T 667 水泥助磨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用硅砂粉 Ground silica sand used for pretensioned spun high-strew脚 concrete piles 符合GB/T 14684规定且二氧化硅含量大于90. 0%的建筑用砂或破碎后的石英石经干燥、粉磨达到相 当细度的粉体,简称硅砂粉,代号GSS. 4 原材料 4. 1 建筑用砂或破碎后的石英石 二氧化硅含量大于90.0%的建筑用砂或破碎后的石英石,其含泥量及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GB/T 14684规定的I 类砂的要求,且不得采用未经淡化的海砂。 4.2 助磨剂 粉磨时允许加入助磨剂,其加入量不得大于硅砂粉质量的1%,助磨剂的质量应符合JC/T 667的规 定。助磨剂在使用前必须进行试验验证,不得对压蒸养护工艺生产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产生有害的影 响。 5 技术要求 硅砂粉的质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J C /T 9 50 一一20 05 表1 硅砂粉的质全要求 项 目 技 术 指 标 含水 率/% 蕊 1. 0 比表面积/m'/kg 400^ -500 密度/g/cm' 〕2 6 烧 失t /% 续 1. 5 舰离子/ % -< 0. 02 二氧化硅/ % >- 90. 0 6 试验方法 6. 1 含水率 按附录A进行。 6. 2 比表面积 按GB/T 8074进行。 6. 3 密度 按GB/ T 208进行。 6.4 烧失量 按附录B进行。 6.5 抓离子 按J C/ T 420进行。 6. 6 二氟化硅 按附录C进行。 7 检验规则 7.1 编号及取样 7.1.1 硅砂粉出厂前按同级别进行编号和取样。每一编号为一个取样单位。硅砂粉出厂编号按硅砂粉 生产厂的年生产能力规定: - 60万t 以上,不超过1 000 t为一编号; - 30万t --60万t ,不超过600 t 为一编号; - 10万t- 30万t,不超过400 t 为一编号; - 10万t 以下,不超过200 t 为一编号。 7. 1. 2 取样方法 取样按GB 12573规定进行,取样应有代表性,可连续取样,也可以在20个部位取等量样品总量至少 20 kg。试样应混合均匀,按四分法缩取出比试验所需量大一倍的试样(称平均样) . 7. 2 检验项目 按第5章的要求. 了.3 检验结果评定 7. 3,1 合格品 符合第5章的要求的为合格品。若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应重新加倍取样,对不合格的项目进 行复验,评定时以复验结果为准。 7. 3. 2 不合格品 凡不符合第5章的要求的为不合格品。 J C T 9 50 - 20 05 7. 3. 3 试验报告 生产厂应在硅砂粉发出同时寄发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内容除应包括本标准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及试 验结果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a) 厂名和编号; b) 试验报告编号及日期: c) 硅砂粉的数量。 7.4 交货与验收 7. 4. , 供货方应保证硅砂粉的品质符合第5章的要求。 7.4.2 交货时硅砂粉的质量验收可抽取实物试样以其检验结果为依据,也可以生产厂同编号硅砂粉的 检验报告为依据,采用何种方法验收由买卖双方商定,并在合同或协议中注明。 8 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 8. 1 包装 硅砂粉可以袋装或散装。袋装每袋净重50 kg,且不得小于标志质量的98 : 随机抽取20袋,总质 量不得少于1 000 kg。其它包装形式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硅砂粉包装袋应符合GB 9774的规定。 8. 2 标志 包装袋上应清楚标明: 产品名称、代号、重量、企业名称、出厂编号、本标准号及生产年、月、日. 散装时应提交与袋装标志相同内容的卡片。 8.3 运输与贮存 硅砂粉在运输与储存时不得受潮和混入杂物。 J C /T 950- 2005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硅砂粉含水率的测定 ^. 1 范 围 本附录规定了硅砂粉含水率的测定方法。 ^. 2 方法原理 在105'C ^-110℃的恒温下将硅砂粉的附着水烘干,从而测定硅砂粉的含水量。 ^. 3 试验步骤 用分析天平(称量200 g, 感量0. 1 mg)准确称取5g硅砂粉试样俪J 。置于己知质量的瓷增塌俪口中, 放入105'C ^-110℃的恒温控制的烘干箱中烘2h,取出柑塌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恤z) o A. 4 结果计算 硅砂粉的含水率按式(A. 1) 计算,试验结果精确到0. 1% . W_ m11 - (M12 - m10) x 100 (A. 1) M12 一功10 式中: w — 硅砂粉的含水率,单位为百分数(%) : m10 - 瓷增锅的质量,单位为克(g) m11— 烘干前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1Z- 烘干后试样的质量及瓷增塌的质量,单位为克(g) < J O T 9 50一一20 05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硅砂粉烧失t 的测定 B. 1 范围 本附录规定了硅砂粉烧失量的测定方法。 B. 2 试验步骤 B. 2. 1 将铂增塌置于高温炉中,在950℃的温度下灼烧1h,稍冷后置于干燥器中用分析天平(称量200 g, 感量0. 1 mg) 称量,反复灼烧,直至恒重(m}o) 。 B. 2. 2 准确称取在105℃一110'C 烘干过(方法见A. 3) 的试样约1 g(m,0 ,放入Z 灼烧至恒重的铂V IN 中,在950℃一1 0000C 的温度下灼烧45 mi n, B . 2 . 3 B . 3 取出铂增塌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30 mi n) ,称量,反复灼烧,直至恒重(m44) a 结果计算 硅砂粉的烧失量按式(B. 1)计算,试验结果精确到0. 1% , : 二M21 - (m22 - m20) x 100 m21 ·⋯ ‘· ‘·· ··· ·· ···· ·· ··· ·⋯ ⋯ (B. 1) 式中: L — 硅砂粉的烧失量,单位为百分数(% ): m2u— 铂增涡的质量,单位为克(g) M21— 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I, -— 灼烧后试样及铂增塌的质量,单位为克(9) 。 J C T 95 0- 2 0 05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硅砂粉二氛化硅含t 的测定 0. 1 标准试剂 氢氟酸: 浓度40%, 硫酸: 95% - 98% . 在分析中用体积比表示试剂稀释程度,例如: 硫酸(1+1)表示: 1份体积的浓硫酸与1份体积的水相 混 合 。 C. 2 分析步骤 C. 2. 1 用分析天平(称量200 g, 感量0. l mg)准确称取硅砂粉约1g恤0,置于铂增锅中,在950℃一1 000'C 的温度下灼烧至恒重(方法见B. 2) ,称量(m. ) 。 C. 2. 2 将铂柑塌中的试样用少量蒸馏水润湿,加入4- 5滴硫酸(1+1) 及5 mL- 7 mL氢氟酸,置于通风橱 内的电热板或电炉上,使之低温加热蒸发至千,取下后冷却。 C.2.3 再加2-- 3滴硫酸(1+1)及3 mL- 4 mL氢氟酸,继续加热蒸发至干,然后升高温度,至SO,白烟完全 逸 尽 。 C. 2. 4 将铂增塌置于高温炉中,在900℃的温度下灼烧30 mi n。取出铂增锅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称量,反复灼烧— 冷却— 称量,直至恒重(m. ) 。 注 : 试验 后一般采用焦硫酸钾清 洗铂增塌. C.3 结果计算 硅砂粉的二氧化硅含量按式 (C. 1)计算,试验结果精确到0. 1% a S =竺32立竺毛x100 厉31 ·’ ·’二’· ·· ··· ··· ··· ··· ··⋯ ⋯ (C. 1) 式中: S — 硅砂粉的二氧化硅含量,单位为百分数(%) : In3,— 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32— 灼烧后未经氢氟酸处理的试样及铂增塌的质量,单位为克(g) M33- 用氢氟酸处理并经灼烧后残渣及铂增塌的质量,单位为克(g)
版权声明
1. 本站所有素材,仅限学习交流,仅展示部分内容,如需查看完整内容,请下载原文件。
2. 会员在本站下载的所有素材,只拥有使用权,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3. 所有素材,未经合法授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会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发布、传播、复制、转售该素材,否则一律封号处理。
4. 如果素材损害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QQ:77594475 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