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TC-47P800DA彩电原理图

分类:电子电工 日期: 点击:0
松下TC-47P800DA彩电原理图-0 松下TC-47P800DA彩电原理图-1 松下TC-47P800DA彩电原理图-2 松下TC-47P800DA彩电原理图-3 松下TC-47P800DA彩电原理图-4 松下TC-47P800DA彩电原理图-5 松下TC-47P800DA彩电原理图-6 松下TC-47P800DA彩电原理图-7 松下TC-47P800DA彩电原理图-8 松下TC-47P800DA彩电原理图-9

© 2004 山东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本公司许可而复制或分发者均属违法。 SMT200409015C3 投影式电视机 TC-47P800DA GP11-VP 规格 电源: AC220V, 50/60Hz 耗电量: 205W 天线阻抗: 75 欧姆不平衡同轴式 调谐系统: 21 制式 频率合成 自动检索调 100 个位置 ( 预定 ),125 个位置 ( 直接 ) 接受频道: VHF 频带: 2-12 (PAL/SECAM-B,K1) 0-12 (PAL-B 澳大利亚 ) 1-9 (PAL-B 新西兰 ) 1-12 (PAL D/SECAM-D) 1-12 (NTSC-M 日本 ) 2-13 (NTSC-M 美国 ) UHF 频带: 21-69 (PAL-G,H,I/SECAM-G,K,K1) 28-69 (PAL-B 澳大利亚 ) 13-57 (PAL-D,K) 13-62 (NTSC-M 日本 ) 14-69 (NTSC-M 美国 ) 有线电视 : S1-S20 (OSCAR) 1-125 (美国有线电视 ) C13-C49 ( 日本 ) S21-S41 (HYPER) Z1-Z37 ( 中国 ) 5A,9A ( 澳大利亚 ) 中频: 视频 : 38.0MHZ 音频 : 31.5MHz(D,K)/32.5MHz(B,G) 32.0MHz(I)/33.5MHz(M) 彩色 : 33.57MHz(PAL)/33.6MHz(SECAM) 33.75MHz(SECAM)/34.42MHz(NTSC) 接收立体声伴音系统 : NICAM B/G,NICAM I, NICAM D,A2( 德国 ) 投影管 : P16LYT05BMB 投影管 (B) P16LYT05HKA 投影管 (G) P16LYT05RJA 投影管 (R) 高压: 31.5+1.0KV,-1.5KV( 束电流为 0 时 ) 音频输出功率: 40W(20W+20W) 视频 / 音频端子: AV1,2,3,4 输入: 视频:1VP-p 75 欧姆 S- 视频 Y: 1Vp-p 75 欧姆 C: 0.3Vp-p 75 欧姆 音频 : 约 0.4V 47 千欧姆 监视器输出: 视频:1Vp-p 75 欧姆 音频 : 约 0.4V 1 千欧姆 尺寸: 1298mm x 567mm x 1207.5mm 重量: 64Kg 提供附件: 遥控器 1 个 R6(AA)5 号电池 2 节 轮座 X4 注意:设计及规格若有改变,恕不另行通知。 所示重量及尺寸为近似值。 TC-47P800DA 2 目录 页数 页数 1 使用说明书--------------------------------------- 4 2 安全防护----------------------------------------- 5 2.1. 一般准则 ----------------------------------- 5 2.2. 漏电冷检查 --------------------------------- 5 2.3. 漏电热检查 ( 图 1)--------------------------- 5 2.4. X 射线辐射---------------------------------- 5 3 机芯电路板分布----------------------------------- 6 4 维修分解----------------------------------------- 7 4.1. 拆卸操作框图 ------------------------------- 7 4.2. 机壳 ( 顶部 )-------------------------------- 8 4.3. 操作基板 ----------------------------------- 8 4.4. 操作组件 ----------------------------------- 8 4.5. 端子门拆卸 --------------------------------- 8 4.6. 端子门 ------------------------------------ 10 4.7. PC/SD 门----------------------------------- 10 4.8. 扬声器面罩 -------------------------------- 10 4.9. 扬声器组件 -------------------------------- 11 4.10. 上前壳扬声器组件 -------------------------- 11 4.11. 屏幕 -------------------------------------- 11 4.12. 反射镜 ------------------------------------ 11 4.13. 后盖 (顶部)------------------------------ 12 4.14. 后盖 (底部)------------------------------ 12 4.15. 侧下前壳 ---------------------------------- 12 4.16. CRT 拆卸的分解步骤------------------------- 13 5 维修提示---------------------------------------- 14 5.1. 主机芯维修部位 ---------------------------- 14 5.2. DG- 电路板的维修部位----------------------- 14 5.3. 电压检查 ---------------------------------- 14 6 自检-------------------------------------------- 15 7 维修模式功能------------------------------------ 16 7.1. 如何进入维修模式 -------------------------- 16 8 CRT 装配 --------------------------------------- 17 8.1. 动态聚焦调整和确认 ------------------------ 17 8.2. 电子聚焦调整 ------------------------------ 17 8.3. 聚焦·光学透镜调整 ------------------------ 17 8.4. 中心设定磁环调整 -------------------------- 18 8.5. 定位磁环调整 ------------------------------ 19 9 偏转系调整-------------------------------------- 20 9.1. PAL 100Hz 方式 (100i) ---------------------- 20 9.2. PAL75/833i 模式下-------------------------- 21 9.3. PAL 逐行模式 (50p) ------------------------- 21 9.4. NTSC 逐行模式 (60p) ------------------------ 22 9.5. 1080i/50Hz 偏转调整 / 确认------------------ 23 9.6. 1080i /60Hz 偏转调整 / 确认----------------- 23 9.7. 1080i/50Hz(有HD/VD同步输入)偏转调整/确认- 23 10 调整步骤---------------------------------------- 24 10.1. 截止调整 ---------------------------------- 24 10.2. 对比度调整 -------------------------------- 24 10.3. 副色彩电平调整 ---------------------------- 25 10.4. 蓝聚焦 /GAMMA 调整 ------------------------- 25 10.5. 白平衡调整 -------------------------------- 26 10.6. 副亮度调整 ---------------------------------26 10.7. 蓝限制调整 ---------------------------------26 11 会聚调整-----------------------------------------27 11.1. 会聚调整纸 ---------------------------------28 11.2. 会聚调整步骤 -------------------------------29 11.3. 粗会聚调整模式 -----------------------------30 11.4. 微调会聚调整 -------------------------------35 12 照片浏览器测试-----------------------------------39 13 导线布置-----------------------------------------40 13.1. 导线布置 (1) -------------------------------40 13.2. 导线布置 (2) -------------------------------42 14 导体图-------------------------------------------44 14.1. A- 板 --------------------------------------44 14.2. D- 板 --------------------------------------46 14.3. DG- 板 -------------------------------------48 14.4. DC- 板 -------------------------------------49 14.5. P- 板 --------------------------------------50 14.6. H- 板 --------------------------------------52 14.7. G- 板和 KA- 板 ------------------------------53 14.8. K- 板 --------------------------------------54 14.9. JG- 板 -------------------------------------55 14.10. LB- 板 -------------------------------------56 14.11. LR- 板和 LG- 板 -----------------------------57 14.12. SR- 板、SG- 板和 SB- 板 ----------------------58 15 电路图-------------------------------------------59 15.1. 电路图注意事项 -----------------------------59 15.2. A- 板 (1/3) 线路图 --------------------------60 15.3. A- 板 (2/3) 线路图 --------------------------61 15.4. A- 板 (3/3) 线路图 --------------------------62 15.5. D- 板线路图 --------------------------------63 15.6. DG- 板 (1/6) 线路图 -------------------------64 15.7. DG- 板 (2/6) 线路图 -------------------------65 15.8. DG- 板 (3/6) 线路图 -------------------------66 15.9. DG- 板 (4/6) 线路图 -------------------------67 15.10. DG- 板 (5/6) 线路图 -------------------------68 15.11. DG- 板 (6/6) 线路图 -------------------------69 15.12. H- 板线路图 --------------------------------70 15.13. P- 板线路图 --------------------------------71 15.14. LB- 板线路图 -------------------------------72 15.15. LG- 板线路图 -------------------------------73 15.16. LR- 板线路图 -------------------------------74 15.17. G- 板线路图 --------------------------------75 15.18. JG- 板 (1/2) 线路图 -------------------------76 15.19. JG- 板 (2/2) 线路图 -------------------------77 15.20. SB- 板 (1/2) 线路图 -------------------------78 15.21. SB- 板 (2/2) 线路图 -------------------------79 15.22. SG- 板 (1/2) 线路图 -------------------------80 15.23. SG- 板 (2/2) 线路图 -------------------------81 15.24. SR- 板 (1/2) 线路图 -------------------------82 15.25. SR- 板 (2/2) 线路图 -------------------------83 15.26. DC- 板线路图 -------------------------------84 TC-47P800DA 3 15.27. K- 板和 KA- 板线路图 ----------------------- 85 16 分解图------------------------------------------ 86 17 机械部件更换表---------------------------------- 88 18 更换部件表-------------------------------------- 89 18.1. 注意事项 ---------------------------------- 89 18.2. 电子部件更换表 ---------------------------- 90 19 A4 尺寸线路图 ( 供打印使用 )--------------------- 118 TC-47P800DA 4 1 使用说明书 TC-47P800DA TQB0A0114 TC-47P800DA 5 2 安全防护 2.1. 一般准则 1. 建议在对底板进行热 ( 带电 ) 维修之前 , 要接上一个绝缘变 压器。 2. 维修时 , 请观察原来的导线外皮 , 尤其是高压线路中的导线 外皮。 若发现短路 , 则请更换所有因短路而过热或损坏的零件。 3. 维修之后 , 要保证所有的防护措施 , 诸如绝缘板、绝缘纸、 屏蔽罩以及阻—容绝缘体安装妥当。 4. 电视机长期不用时 , 要将电源插头从电源插座上拔下。 5. 当该监视器操作时,显示的电势高达 31.5kV。在无后盖下 操作投影监视器,电源部分将会导致严重的触电危险。当迫 不得已在高压设备上工作时,任何人若未彻底熟悉预防说 明,则不能进行修理。处理投影管之前,总是要将投影管的 阳极对投影监视器的底板放电。 6. 维修后 , 应进行下列漏电检查 , 以免用户遭受电击伤害。 2.2. 漏电冷检查 1. 拔掉电源插头 , 然后在插头的两个脚间接上一根跳线。 2. 打开投影监视器的电源开关。 3. 用欧姆计 , 测量已接上跳线的电源插头与投影监视器上各 暴露在外的金属部件 ( 如螺丝头、连接端和控制钮等 ) 之间 的电阻值。当暴露的金属部件与底板形成回路时 , 读数应在 4MΩ 和 20MΩ 之间。 当暴露的金属部件未与底板形成回路时 , 读数应为∞ ( 无穷 大 )。 2.3. 漏电热检查 ( 图 1) 1. 将电源插头直接插入电源插座。进行该检查时 , 勿使用绝缘 变压器。 2. 将投影监视器上暴露的金属部件与地线 ( 如水管等 ) 之间串 连连接一个 2kΩ/10w 的电阻。 3. 用高电阻型交流电压表 , 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势。 4. 检查各暴露金属部件 , 并测量各点的电压。 5. 颠倒电源插头后插入电源插座 , 然后重复上述各项测量。 6. 任何点的电势都不能超过 1.0Vrms. 当测量值超出规定的限 制时 , 将有发生严重触电的危险。应该在将投影监视器返还 给用户之前 , 重新对其进行维修和检查。 图 1 2.4. X 射线辐射 警告 : 1. 投影监视器内 X 射线辐射的潜在来源是高压部件和投影管。 2. 当用投影管测试夹具进行维修时,应确保该夹具具备处理 31.5kV 的能力 , 而不会导致 X 射线辐射。 注意 : 使用精确的定期校验的高压电压表是很重要的。 1. 将亮度打到最低。 2. 将维修开关设置在维修位置。 3. 测量高压。仪表读数应表示为 31.5(+1.0KV,-1.5KV)。如果 仪表指示超出容许值 , 需要立即进行修理和校正 , 以免元件 过早损坏。 4. 为了防止 x 射线辐射的可能发生 , 使用指定的投影管尤为重 要。 TC-47P800DA 6 3 机芯电路板分布 电路板名称 功能 A 板 主信号,数字转换 P 板 线路滤波 D 板 偏转 、高压 LR 板 CRT 驱动 (R) LG 板 CRT 驱动 (G) LB 板 CRT 驱动 (B) H 板 AV 切换 DG 板 数码盒,微处理器 G 板 前端子板 K 板 前控制板,电源开关 KA 板 装饰灯 JG 板 PC/SD 卡板 DC 板 会聚 SR 板 VM 线圈 (R) SG 板 VM 线圈 (G) SB 板 VM 线圈 (B) TC-47P800DA 7 4 维修分解 为了发现需要维修的项目,下列操作方框图表示了机壳零件和电路板的拆卸项目。重新组装时,请依相反顺序进行操作。 4.1. 拆卸操作框图 TC-47P800DA 8 注意 : 可能要拔掉或拆卸某些电路板上的地线。若有必要给接收机接通电源进行维修 , 须用跳线重新连接所有的地线。 4.2. 机壳 ( 顶部 ) 1. 拧下图示螺丝。 4.3. 操作基板 1. 拧下图示螺丝。 4.4. 操作组件 1. 卸下各操作组件。 4.5. 端子门拆卸 4.5.1. 线夹的拆卸 1. 卸下图示线夹。 TC-47P800DA 9 4.5.2. 门的拆卸 1. 将门下侧的止动位置向上移动,门方可转动。 2. 将门上侧从门本体拆下,门下侧从门轴卸下。 3. 将弹簧从门下侧的孔中取下。 4.5.3. 门轴 1. 卸下图示门轴。 TC-47P800DA 10 4.5.4. 端子门内牌 1. 卸下图示端子门内牌。 4.5.5. 弹簧 1. 拧下图示螺丝,卸下弹簧、垫圈。 4.6. 端子门 1. 拧下图示螺钉,从端子门的上拔下 G 板。 4.7. PC/SD 门 1. 拧下图示螺钉。 4.8. 扬声器面罩 1. 拧下图示螺丝 TC-47P800DA 11 4.9. 扬声器组件 1. 拧下图示螺丝。 4.10. 上前壳扬声器组件 1. 拧下图示螺丝。 4.11. 屏幕 1. 拧下 (14) 号螺丝。 4.12. 反射镜 1. 图示 TC-47P800DA 12 4.13. 后盖 (顶部) 1. 拧下图示螺丝。 2. 拧下图示螺丝。 4.14. 后盖 (底部) 1. 拧下 (18) 号螺丝。 2. 拧下 (1) 号螺丝。 4.15. 侧下前壳 1. 拧下图示螺丝。 TC-47P800DA 13 4.16. CRT 拆卸的分解步骤 为了简化 CRT 的更换 , 不需要将整个 CRT 装配机芯取出。 1. 取下屏幕框架组件、装饰板和底部后盖组件 ( 参看维修拆卸 )。 2. 从后面的被固定在主机芯 E- 电路板上的回扫变压器方块 上,取出损坏的 CRT 阳极导线。 3. 抓住阳极导线防护帽内侧 , 顺时针转动 1/4 圈 , 将阳极导线 管套拉出配电器。 4. 将阳极导线对 CRT 机芯金属框架进行放电。 5. 从 CRT 电路板、LB 的 LBGND/LG 的 LGGND、LR 的 LRGND 上 , 拔掉损坏的 CRT 悬端 ( 地线 )。 6. 如有必要,请从夹具上拆卸导线(DY、VM线圈)和阳极导线。 7. 从损坏的 CRT 管颈上取下 CRT 电路板。 8. 注意带中心卡头的轭铁位置 , 并将其从损坏的 CRT 上取下。 9. 从顶部 , 拧下损坏的 CRT 上的 (2) 号螺丝。 10. 松开 CRT 机芯线夹上的 CRT 阳极导线 , 和夹具上的所有其它 导线。 11. 缠绕阳极导线。 12. 拿出带透镜组件和其它 CRT 管颈组件的 CRT 组件。 13. 将 CRT 面朝下 , 放在柔软的垫布上。 14. 拧下 (4) 号螺丝 , 拆卸 CRT 透镜。 15. 以拆卸损坏 CRT 的同样顺序和位置 , 将带其它 CRT 管颈组件 的轭铁和 VM 线圈 , 安装在 CRT 管颈上。 16. 将轭铁朝 CRT 锥形口方向推压 , 并拧紧夹头 , 使其密合得恰 到好处 , 而不易移动。 17. 用 (4) 号螺丝 , 将 CRT 聚焦透镜组件装配在新的 CRT 上 确保聚焦透镜调整螺帽与另外的CRT聚焦透镜处于相同的定 位。 注意 : 请依细节中所述的顺序 , 用螺丝进行组装 , 并用同样的扭 矩进行紧固。 TC-47P800DA 14 5 维修提示 5.1. 主机芯维修部位 1. 拧下其周边的 (19) 号螺丝 , 卸下后盖 ( 底部 )。 2. 如有必要 , 请从线夹上拆卸导线和线束。 3. 拉出主机芯 , 使其站立。 5.2. DG- 电路板的维修部位 1. 从 A 或 D- 电路板上 , 取下各电路板。 2. 在各电路板与 A 或 D- 电路板之间 , 连接延长线。 注意 : 延长线工具是作为维修设备与工具提供 5.3. 电压检查 P 板 A 板 灯丝电压及高压 测试点 地 电压值 7V P11 ①② P12 ⑤⑥⑦ 7.0 ± 1.0V 139V P12 ①②③ P12 ⑤⑥⑦ 139 ± 2V -18V P13 ①② P12 ⑤⑥⑦ -18 ± 2V 18V P13 ⑥⑦ P12 ⑤⑥⑦ 18 ± 2V 9V P14 ①②③ P12 ⑤⑥⑦ 9 ± 1V 音声 P14 ⑦⑧ P14 ⑤⑥ 43 ± 3V 电 压 测试点 电压值 MC2.5V ~ GND IC1406 脚 4 2.5V ± 0.25V MC3.3V ~ GND IC1405 脚 2 3.3V+0.3,-0.2V 12V ~ GND IC1410 脚 2 12V ± 0.4V 1.8V ~ GND TP1401 1.85V ± 0.1V TNR-5V ~ GND IC001 脚 3 5.0V ± 0.4V 5V ~ GND IC1413 脚 3 5.0V ± 0.4V 9V ~ GND IC1414 脚 3 9.0V ± 0.4V 8V ~ GND IC2000 脚 2 8.0V ± 0.4V 5V ~ GND IC2002 脚 3 5.0V ± 0.4V 3.3V ~ GND IC1412 脚 2 3.2V ± 0.2V 2.5V ~ GND IC1412 脚 4 2.5V ± 0.25V TPLB3(+) ~ TPLB2(-) 6.3 ± 0.24VRMS 高压 31.5+1.0KV,-1.5KV TC-47P800DA 15 6 自检 1. 自检可用于自动检查电视机的母线和十六进制编码。 2. 同时按电视机上的音量 “-”钮和遥控器上的 “定时关机”钮进入自检模式 , 屏幕显示如下 : 在检查完中央控制器 (CCU) 端口后 , 若发现不正确或没有找到 , 则在显示 “OK”的位置显示 “--”。 显 示 回路号 描 述 电路板 MEM IC1404 存储器 A 板 GC3FM IC4001 主共用核心 IC DG 板 GC3FS IC4201 副共用核心 IC DG 板 GC3I IC4401 副共用核心 IC DG 板 EFC IC4602 75Hz 场频变换 IC DG 板 AVSW1 IC3002 AV 切换 IC H 板 AVSW2 IC3003 AV 切换 IC H 板 TUN1 TU1 主调谐器 A 板 TUN2 TU51 副调谐器 A 板 DAC1 IC1400 DAC 控制 IC A 板 DAC2 IC1415 DAC 控制 IC A 板 MSP IC2001 立体声解码器 A 板 CONV IC7103 会聚 DC 板 CVDAC IC7106 会聚 DAC 控制 IC DC 板 JPEG MD2406 JPEG 控制 JG 板 TC-47P800DA 16 7 维修模式功能 通过本机芯内的 IIC 总线 ,MPU 控制着各 IC 的功能切换。在维修模式下 , 用遥控器可进行下列设定和调整的调节。 7.1. 如何进入维修模式 1. 在 SOUND 菜单中 , 设至低音为最大 , 高音为最小。 2. 同时按遥控器上的 “CH SEARCH”和电视机上的音量减 “-”钮。 注: 1. 在维修模式下,按 “SD”钮进入 “JPEG Factory and Service mode”。 2. 1250iH-POS 补正为固定数据。 • 按红色 / 绿色钮向上 / 向下选择功能 . • 按黄色 / 蓝色钮改变功能数据。 • 每一次调整后 , 按 “OK”钮保存。 - 按收 PAL 信号并确认图像。 如需要 , 调整每个项目。 - 然后接收 NTSC 信号并确认图像。 如需要 , 调整每个项目。 100i 75i 50P 625P.1250I 60P 525P.SD 1080i 60Hz 1081i 50Hz H-POS 940 917 1020 1104 V-POS 130 127 134 164 — 160 H-AMP 39 37 — 96 V-AMP 67 66 67 100 — 77 Parabora 82 82 82 55 — 75 Trapezoid 126 124 131 131 — 132 H-Parallel 16 16 16 16 — 16 V-Linear 142 153 166 152 — 158 Top-Coner 192 190 188 188 — 186 Bottom Coner 190 187 187 187 — 185 V-S-Correct 64 73 64 45 — 85 C-Correct 16 16 16 16 — 16 IVBL 53 50 60 26 — 47 R-Limit 13 G-Limit 255 B-Limit 171 WB-B-G-ST1 175 R-DRIVE 108 G-DRIVE — B-DRIVE 151 R-CUTOFF 635 G-CUTOFF 640 B-CUTOFF 641 Sur color 29 Sub bright 134 Sub contrast 139 Sub NTSC tint -6 Sub NTSC tint2 128 RF AGC1 29 RF AGC2 33 Secam B-Y 192 Secam R-Y 64 Sub Secam B-Y 192 Sub Secam R-Y 64 Video Gain2 31 SPL GAIN 0 SDRAM-F 0 DAF H-PARA 309 DAF V-SAW 7 DAF V-PARA 30 Coarse Convergence Access Fine Convergence Access TC-47P800DA 17 8 CRT 装配 提醒注意: 打开接收机的电源之前,应确认 A- 电路板上的轭铁插头已重 新接好,以防损坏水平输出变压器和 / 或 CRT。 8.1. 动态聚焦调整和确认 1. 仪器 a. 示波器 b. 100:1 探头 c. 1080I 50/60 信号发生器 2. 准备 a. 100:1 探头:TPD20 b. GND:Q551 用散热板或 TPD21 c. DAF V-SAW 数据设定为:7 3. 调整 a. 接收 PAL 单像卡,图像菜单设定:最佳 b. 扫描模式:100Hz c. 确认 TPD20 的波形为 A = 360+-20V,B=560+40V,-60V 如不在规格内,调整 DAF V-PARA 4. 在 RGB 各单色确认电器聚焦,如不好,重新调整电气聚焦。 5. 设定为 PAL 75Hz 模式。按 3) 确认调整。 6. 扫描模式:逐行。按 3) 确认调整。 7. 接收 NTSC 单像卡,设定图像菜单:最佳。 8. 确认 TPD20 的波形,A=360+-20V,B=500+40V,-50V。 如不在规格内,调整 DAF V-PARA。 9. 接收 1080i 50Hz 单像卡,图像菜单设为最佳。 10. 确认 TPD20 的波形为:A = 360+-20V,B=560+40V,-60V。 如不在规格内,调整 DAF V-PARA。 图 3 8.2. 电子聚焦调整 1. 接收单象卡图案。 2. 盖住红色和蓝色 CRT,仅投射绿色。电子聚焦控制位于前 面。请调节绿色聚焦 VR,以使整个画面获得最佳聚焦。 ( 图 2) 3. 在仅投射红色中,重复上述步骤,进行红色聚焦调整。 4. 重复操作,进行蓝色调整 ( 使屏幕左下角达到最佳聚焦 )。 图 2 8.3. 聚焦·光学透镜调整 注意: 除非已更换了透镜或已改变调整状况,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 重新进行此项调整的。 1. 光学聚焦调整旋钮位于各 CRT 透镜系统的顶部。松开圆形调 整锁定旋钮。( 图 4) 图 4 2. 打开接收机,应用和观看单象卡图案。 3. 一边观看各 CRT,一边调整各透镜聚焦,以获得最佳聚焦状 况。 4. 盖住红色和蓝色 CRT,仅投射绿色。旋转绿色透镜,使屏幕 中心区周边得到最佳聚焦状况。 5. 在仅投射红色中,进行同样的操作,使红色聚焦达到最佳。 6. 重复上述操作,进行蓝色调整。 TC-47P800DA 18 8.4. 中心设定磁环调整 1. 接收单像卡信号,100Hz 模式。 2. 进入 Coarse Convergence( 静会聚 ) 模式 (维修模式)。 设定 RGB 数据为 0。 3. 设定 Fine Convergenc 数据 ( 维修模式 ),为无补正状态。 4. 设置 V-Pos( 垂直位置 ) 数据 ( 维修模式中 ) 为 130。 5. 设置 H-Pos( 水平位置 ) 数据 ( 维修模式中 ) 为 940。 步聚: 1. 盖住红色,蓝色 CRT 透镜,只投射绿色光。 2. 调整绿中心设定磁环使图像垂直、水平方向均在光栅中心。 3. 盖住绿色,红色 CRT 透镜,仅投射蓝色光。 4. 重复第 2 步,调整蓝色。 5. 盖住绿色,蓝色 CRT 透镜,仅投射红色光。 6. 重复第 2 步,调整红色。 7. 盖住红色,蓝色 CRT 透镜,仅投射绿色光。 8. 调整绿中心设定磁环使单像卡中心与屏幕中心线对齐。 9. 盖住绿色,红色 CRT 透镜,只投射蓝色光。 10. 调整蓝中心设定磁环使蓝与绿水平中央线重合,垂直线在 绿右侧 W2 处。 11. 盖住绿色,蓝色 CRT 透镜,只投射红光。 12. 调整红中心设定磁环使红与绿水平中央线重合,垂直线在 绿左侧 W1 处。 47" W1 17.5 ± 2.5mm W2 40.0 ± 2.5mm TC-47P800DA 19 8.5. 定位磁环调整 准备: 1. 接收带圆点的方格信号。 2. 松开中心设定磁环的螺丝。 3. 将 4 极磁环长把手放置至 90° 位置 (无补正状态)。 带聚焦补正磁环的 VM 线圈 4 级磁环 4. 确认 2 极磁环及模拟磁环的长把手各自均重合。 定位磁环 (或模拟磁环) 步骤: 1. 接收带圆点的方格信号。 2. 盖住红、蓝 CRT 透镜,投射绿光。 3. 绿聚焦 VR( 在聚焦包上 ) 逆时针方向拧至最小,确认此时画 面中心的中心点位置。 4. 然后绿聚焦 VR 顺时针方向拧至最大。如点的位置有偏移, 调整 2 极磁环使之在前述相同位置。再一次将聚焦 VR 逆时 针方向拧至最小,确认中心点未移动,如有移动,重复 3~4。 注:如果不能在同一位置的话,要调整移动量在最小。 5. 调整 4 极磁环直至屏幕中心的中心点为圆形的。 6. 调整绿聚焦 VR 得到最好的绿聚焦。 7. 盖住绿、红 CRT 透镜,仅投射蓝光。 8. 重复 2~6 步, 调整蓝聚焦。 9. 盖住绿、蓝 CRT 透镜,仅投射红光。 10. 重复 2~6 步调整红聚焦。 11. 接收单像卡信号。 12. 盖住红、蓝 CRT 透镜,仅投射绿光。 13. 如果单像卡的中心不在直径 15mm 的圆内 ( 如下所示 ),再 次进行中心设置调整 (3~10)。 中心设定磁环 14. 盖住绿、蓝 CRT 透镜,仅投射红光。 15. 重复第 13 步,调整红色。 16. 盖住绿、红 CRT 透镜,仅投射蓝光。 17. 重复第 13 步,调整蓝色。 18. 调整完成后,固定好中心设定磁环,模拟磁环,4 极磁环和 2 极磁环,避免移动。 47" *1 17.5mm *2 40.0mm TC-47P800DA 20 9 偏转系调整 注意: 1. 以下调整需在PAL 信号(100i/50p)和NTSC信号(60p/120i) 下各调整一次。 2. 偏转系调整需设置会聚至零补正状态。 3. 在偏转系调整前,应先完成 CRT 调整,电子聚焦和透镜聚焦 调整。 9.1. PAL 100Hz 方式 (100i) 9.1.1. 准备 1. 接收 PAL 单像卡信号。 2. 设置扫描状态为 100Hz,ASPECT 设为 16:9。 3. 设置图像菜单为普通。 4. 设置 TV 为维修模式。 5. 设置维修模式的数据如下: 6. 按 “0”钮进入会聚无补正状态。 7. 按 “R-TUNE”钮设为绿单色。 9.1.2. 水平位置和水平幅度调整 1. 调整 H-Pos 控制使单像卡中心与光栅中心一致。 2. 用 H-Amp 调整水平振幅使单像卡左右刻度合计为 5。 9.1.3. V-Amp,V-Linear 和 V-Pos 调整 1. 调整 V-Amp 使单像卡右上刻度为 2.3 ± 0.1。 2. 通过圆形的对称性确认垂直线性, 若不好,调整 V- Linear。 3. 确认单像卡中心与光栅中心一致。如垂直方向偏,调整 V- Pos。 4. 确认单像卡右上刻度为 2.3 ± 0.1。如偏,重复 1-3 调整。 9.1.4. 抛物线和梯形调整 1. 接收 PAL 方格信号。 2. 调整 parabola 控制,使画面左右端的竖线呈直线。调整后, PARABOLA 的值降 10DAC。 3. 调整 Trapezoid 控制,使画面左右端的竖线呈直线。 H-Pos 940 Top-Corner 192 V-Pos 130 Bottom-Corner 190 H-Parallel 16 V-S-Correct 64 IVBL C 53 C-Correct 16 TC-47P800DA 21 9.2. PAL75/833i 模式下 9.2.1. 准备 1. 接收 PAL 单像卡信号。 2. 设置扫描状态为 75/833i,ASPECT 设为 16:9。 3. 设置维修模式的数据如下: 4. 按 “0”钮进入会聚无补正状态。 5. 按 “R-TUNE”钮设为绿单色。 9.2.2. V-Amp,V-Linear 和 V-Pos 调整 1. 调整 V-Amp 使单像卡右上刻度为 2.3 ± 0.1。 2. 通过圆形的对称性确认垂直线性, 若不好,调整 V- Linear。 3. 确认单像卡中心与光栅中心一致。如垂直方向偏,调整 V- Pos。 4. 确认单像卡右上刻度为 2.3 ± 0.1。如偏,重复 1-3 调整。 9.3. PAL 逐行模式 (50p) 9.3.1. 准备 1. 接收 PAL 单像卡信号。 2. 设置扫描模式为逐行,ASPECT 设为 16:9。 3. 设置图像菜单为普通。 4. 设置 TV 为维修模式。 5. 如下设置维修模式的数据。 6. 按 “0”键设为会聚无补正状态。 7. 按 “R-TUNE”键设为绿单色。 9.3.2. V-Amp,V-linear 和 V-Pos 调整 1. 调整 V-Amp,使单像卡右上刻度为 2.3 ± 0.1。 2. 根据圆形的对称性确认垂直线性,若不好,调整 V-Linear。 3. 确认单像卡中心与光栅中心一致。如垂直方向有偏移,调整 V-Pos。 4. 确认单像卡右上刻度为 2.3±0.1。如有偏移 , 重复调整 1-3。 H-PARALLEL 16 V-S-CORRECT 73 TOP-CORNER 190 C-CORRECT 16 BOTTOM-CORNER 187 IVBL C 50 H-Parallel 16 V-S-Correct 64 Top-Corner 188 C-Correct 16 Bottom-Corner 187 IVBL C 60 TC-47P800DA 22 9.4. NTSC 逐行模式 (60p) 9.4.1. 准备 1. 接收 NTSC 单像卡。 2. 设置扫描模式为逐行,ASPECT 设为 16:9。 3. 设置图像菜单为普通。 4. 设置 TV 为维修模式。 5. 如下设置维修模式的数据。 6. 按 “0”键设为会聚无补正状态。 7. 按 “R-TUNE”键设为绿单色。 9.4.2. H-Pos 和 H-Amp 调整 1. 调整 H-Pos 使单像卡中心与光栅中心一致。 2. 用 H-Amp 调整水平振幅使单像卡左右刻度合计为 5。 调整后 H-AMP 的值升 10DAC。 9.4.3. V-Amp,V-Linear 和 V-Pos 调整 1. 调整 V-Amp,使单像卡右上刻度为 2.3 ± 0.1。 2. 根据圆形的对称性确认垂直线性,若不好,调整 V-Linear。 3. 确认单像卡中心与光栅中心一致。如垂直方向有偏移,调 整 V-Pos。 4. 确认单像卡右上刻度为 2.3+-0.1。如有偏移,重复调整 1~3。 9.4.4. Parabola 和 Trapezoid 调整 1. 接收 NTSC 方格信号。 2. 调整 “Parabola”使画面左右端的竖线呈直线。调整后, PARABOLA 的值降 10DAC。 3. 确认梯形失真,需要的话,调整 “Trapezoid”。 H-Parallel 16 V-S-Correct 45 Top-Corner 188 C-Correct 16 Bottom-Corner 187 IVBL C 26 TC-47P800DA 23 9.5. 1080i/50Hz 偏转调整 / 确认 9.5.1. 准备 输入 1080i/50Hz 信号,如下设定数据: 9.5.2. 调整 1. 接收 1080i/50Hz 单像卡。 2. 进入 “Service 1”模式。 3. 按 “0”键设为会聚无补正。按 “R-TUNE”键设为绿单色。 4. H-POS、H-AMP 调整 a. 调整 “H-POS”使单像卡中心与光栅中心一 致。 b. 用 “H-AMP”调整水平振幅使单像卡左右刻度平均为 92.5%。 5. V-AMP、V-Linear、V -POS 调整 a. 调整 “V-AMP”,使单像卡右上刻度为 92.5% ± 2%。 b. 确认垂直线性,如平衡性不好,调整 “V -Linear”。 c. 确认单像卡中心与光栅中心一致。 如垂直方向有偏移,调整 “V-POS”。 d. 确认单像卡右上刻度为 92.5%% ± 2%。 如有偏移,重复调整 (a) - (c)。 6. PARABOLA,TRAPEZOID 调整 a. 接收 1080i/50Hz 方格信号。 b. 调整 “PARABOLA”使画面左右端的竖线呈直线。 调整后 , “PARABOLA”的值降 10DAC。 c. 确认梯形失真,需要的话,调整 “TRAPEZOID”。 9.6. 1080i /60Hz 偏转调整 / 确认 9.6.1. 准备 输入 1080i/60Hz 信号 9.6.2. 调整 1. 接收 1080i/60Hz 单像卡。 2. 进入 “Service 1”模式。 3. 按 “0”键设为会聚无补正。按 “R-TUNE”键设为绿单 色。 4. H-POS,H-AMP 调整 a. 调整 H-POS 使单像卡中心与光栅中心一致。 9.7. 1080i/50Hz (有 HD/VD 同步输入) 偏转调整 / 确认 1. 准备 输入 1080i/50Hz (有 HD/VD 同步输入)信号 2. 调整 a. 水平 / 垂直同步确认 确认水平 / 垂直同步正常。 b. H-POS 确认 确认水平位置正常。 H-Parallel 16 V-S-Correct 85 Top-Corner 186 C-CORRECT 16 Bottom-Corner 185 IVBL C: 47 TC-47P800DA 24 10 调整步骤 10.1. 截止调整 调整 1. 接收黑电平图象。 2. 示波器接 TPLG1, 调整副亮度使黑电平为 200 ± 2V。接 TPLR1/B1 调整 Low-R/B 使黑电平为 200 ± 2V。 3. 按 “R-TUNE”键设为绿图象。 4. 调绿帘栅 VR, 使第 6 个格微微发亮,第 7 个格不亮。 5. 按 “R-TUNE”设为红图象。 6. 调红帘栅 VR, 使第 6 个格微微发亮,第 7 个格不亮。 7. 按 “R-TUNE”键设为蓝图象。 8. 调蓝帘栅 VR, 使第 6 个格微微发亮,第 7 个格不亮。 9. 按 “R-TUNE”键让 RGB 均发光,确认为白色。 10. 截止调整后,RGB 各帘栅 VR 涂漆。 10.2. 对比度调整 调整 1. 接收方格信号。 2. 示波器接 LG 板 TPLG1。 3. 调整副对比度,设定驱动量 108V ± 2V。 准备 图像菜单:最佳 WB-B-G-STI 255 色 温:标准 High - R\B 128 扫描模式:100Hz(PAL) Low-R\G\B 640 图像减噪:自动 帘栅电位器 VR:逆时针最大 B-Limit(0DC) 255 准备 图像菜单:最佳 High-R\B 128 色 温:标准 Low-G 640 扫描模式:100Hz(PAL) Low-R\B *** 调整值 数码图像减噪:自动 须首先完成截止调整 TC-47P800DA 25 10.3. 副色彩电平调整 调整 1. 接收 PAL 彩条信号。 2. 示波器接 LG 板 TPLG1。 3. 调整副色彩使波形 A=108V。 10.4. 蓝聚焦 /GAMMA 调整 调整 1. 设定白平衡表头固定在光栅中心。 2. 接收一个窗口信号。 3. 设置副对比度和 High-B 至最大。 注:单色时对比度设为最大。 4. 按 [R-TUNE] 键设置蓝单色。注:单色时对比度设为最大。 5. 调整蓝聚焦 VR,寻找辉度最小点,从此点顺时针方向转动 VR, 调整白平衡仪的 Y 值增加 7.0 ± 0.1cd/m2(CA100)。 6. 调整后,点白胶固定蓝聚焦 VR 。 7. 蓝高亮恢复为初期值和副对比度恢复为记忆后的调整值。 准备 图像菜单:最佳 色 温:标准 扫描模式:100Hz(PAL) 图像减噪:自动 图像数据的设定:ACL 关 准备 图像菜单:最佳 WB-B-G-STI : 100 色 温:标准 B-Limit : 255 扫描模式:100Hz(PAL) 图像减噪:自动 TC-47P800DA 26 10.5. 白平衡调整 调整 1. 设置白平衡表头固定在光栅中心。 2. 接收一个窗口信号,调整副亮度使 10 阶段条的第 6 格发白,第 7 格为黑色。 3. AV 输入窗口信号,反复调整 Hi - Mid - Low (x,y)数据如下: 10.6. 副亮度调整 调整 1. 设置白平衡表头固定在屏幕中央。 2. 接收一个 NTSC 窗口信号。 3. 调整副亮度使 10 阶段条的第 7 格微微发亮,第 8 格不亮。 10.7. 蓝限制调整 调整 1. 接收方格信号。 2. 示波器接至 LB 板 TPLB1(B)。 3. 调整 B-Limit 使波形 A=140 ± 2V。 准备 SUB Bright: 130 图像菜单:最佳 High R: 100 色 温:标准 High B: 128 图像减噪:自动 WB-B-G-ST1: 170 扫描模式:100Hz(PAL) Low R: *** Low G: 640 Low B: *** (*** 为截止调整时的调整数据 ) 模式 亮度 (cd/m2) 控制 DAC 名称 Target (x) (y) C.Temp (K) MPCD 红 蓝 Hi 96 High R WB-B-G-ST1 0.286+-0.005 0.248+-0.005 Mid 35 --- High B *( 参考值 ) 0.222+-0.005 Low 3 Low R Low B 0.283+-0.008 0.228+-0.008 准备 图像菜单:最佳 色 温:标准 数码图像减噪:自动 扫描模式:100Hz(PAL) 须先进行截止调整和白平衡调整 准备 图像菜单:最佳 B-Limi 大 (0DC) : 255 色 温:标准 数码图像减噪:开 扫描模式:100Hz(PAL) 须先进行白平衡调整 TC-47P800DA 27 11 会聚调整 应分别对 50/100Hz,75/833i 和 60/120Hz 输入 (PAL/NTSC) 进行会聚调整。下列说明以 PAL 模式为例,NTSC 模式的会聚调整步骤也是相 同的。 还需要在以下模式下进行调整:PAL 逐行,NTSC 模式。调整步骤相同。 当更换以下部品时 IC7104( 数码会聚线路中的 E2PROM)。 高压产生部件及其它影响会聚的部件时。 请依下列提供的实际尺寸规格在透明纸或绘图纸上制作一个调整表。 然后调整会聚。 当更换 CRT 之一时 在输入 50/100Hz 和 60/120Hz 时,分别调整会聚,使其与其它色彩相一致。 有益的提示 已经调整的所有位置都将被记录: 进行这些调整时,请按遥控器上的 CH SERCH 钮,并在 Fine Convergence 微调会聚调整中,灵活操纵位置上 [ ▲ ] 钮和 下 [ ▼ ] 钮,以及屏幕显示指示的 “N”钮。 有关会聚调整步骤之后的控制钮操作,全都列入了会聚调整控制框图,请加以参考 ( 第 37 页和第 38 页 )。 P-0: PAL/S 100i P-4: 1080i/50 P-1: PAL/S 75i P-5: 1080i/60 P-2: PAL/S 50P P-6: 空 P-3: NTSC 60P TC-47P800DA 28 11.1. 会聚调整纸 47" PAL(100i & 50p) 47" NTSC(120i & 60p) 47" 1080i / 50Hz TC-47P800DA 29 11.2. 会聚调整步骤 1. 输入 PAL 单像卡信号, 2. 进入维修模式。 3. 按红色或绿色钮选择 Coarse Convergence,按黄色钮,位 置钮和 “N”钮,设置数据为 0。 4. 将会聚调整表粘贴在屏幕上。 5. 按遥控器上黄色或蓝色钮,进入会聚粗调模式。 6. 按遥控器上 “0”钮,然后按 “N”钮。 7. 进入 “TEST POS”模式。 8. 按 “5”钮,在屏幕上显示单像卡信号。 9. 调整位置钮使测试卡中心的光标与单像卡中心对齐。 10. 按遥控器上 “TV/AV”钮,进入 “DATA POS.”模式。 11. 按 “5”钮关闭背景图像 ( 单像卡 )。 12. 使用 “+”和 “-”位置钮调整使屏幕中心线上的凸起位于 光标中心。 13. 按 “TV/AV”钮 2 次,进入 “OSD POS”模式。 14. 调整位置钮使十字光标最接近单像卡中心。 15. 按 “0”钮返回粗会聚调整模式。 16. 按 “MENU”钮存储,按 “N”确认,如不需存储按任意键, 取消存储。 TC-47P800DA 30 11.3. 粗会聚调整模式 11.3.1. 绿色粗会聚调整 11.3.1.1. 准备 按 “surround”钮,选择绿色调整模式,按 “2”钮,选择 “Border and Cross”图像。按 “R-TUNE”钮选择绿色。 11.3.1.2.“G-SIZE(V)”调整 按 “TV/AV”钮,选择 “G-SIZE(V)”。按频道升 / 降钮,调整上下边缘线与光栅边框的边沿对齐。 图 A: V-SIZE TC-47P800DA 31 11.3.1.3.“G-SIZE(H)”调整 按 “TV/AV”钮,选择 “G-SIZE(H)”按音量升 / 降钮,调整左右边缘线与光栅边框对齐。 图 B: H-SIZE 11.3.1.4. G-LINEAR”调整 按 “TV/AV”钮,选择 “G-LINEAR”。按音量升 / 降钮,调整 “G-LINEAR”如下图 A=B。 图 C: 线性 11.3.1.5. G-PIN(V)”调整 按 “TV/AV”钮,选择 “G-PIN”。按频道上 / 下钮,调整 “G-PIN(V)”如下图所示。 图 D:V-PIN 11.3.1.6.“G-PIN(H)”调整 按 “TV/AV”钮,选择 “G-PIN”。按音量升 / 降钮,调整 “G-PIN(H)”如下图所示。 图 E:H-PIN TC-47P800DA 32 11.3.1.7.“G-CORNER”调整 按 “TV/AV”钮,选择 “G-CORNER”。按音量升 / 降钮,调整 “G-CORNER”如下图所示。 图 F: CORNER 11.3.1.8.“G-KEY”调整 按 “TV/AV”钮,选择 “G-KEY”。按音量升 / 降钮,参考下图调整 “G-KEY”。 图 G: KEY 11.3.1.9.“G-STATIC”调整 按 “TV/AV”钮,选择 “G-STATIC”按频道音量升 / 降钮,调整绿 “STATIC”使水平及垂直中心线与光栅框的中心标记一致。 图 H: STATIC 11.3.2. 红粗会聚调整 11.3.2.1. 准备 按 “SURROUND”钮,选择红场调整模式,按 “2”钮,选择 “Boder and Cross”像卡。按 “R-TUNE”钮,选择 “黄”颜色,按位置 钮,调整 “R-STATIC”使红场与绿场中心线重合。 图 I: R-STATIC TC-47P800DA 33 11.3.2.2.“R-SKEW(V)”调整 按 “TV/AV”钮,选择 “R-SKEW”。按音量升 / 降钮,调整红垂直线与绿中心重合。 图 J: SKEW(V) 11.3.2.3.“R-SKEW(H)”调整 按 “TV/AV”钮,选择 “R-SKEW”。按频道升 / 降钮,调整红水平线与绿中心重合。 图 K: SKEW(H) 11.3.2.4.“R-SIZE(V)”调整 按 “TV/AV”钮,选择 “R-SIZE”。按频道升 / 降钮,调整红上下边缘线与光栅框对齐 ( 参考图 A: V-SIZE)。 11.3.2.5.“R-SIZE(H)”调整 按 “TV/AV”钮,选择 “R-SIZE”。按音量升 / 降钮,调整红左右边缘线与光栅框对齐 ( 参考图 B: H-SIZE)。 11.3.2.6.“R-LINEAR”调整 按 “TV/AV”钮,选择 “R-LINEAR”。按音量升 / 降钮,调整 “R-LINEAR”。( 参考图 C: 线性 ) 11.3.2.7.“R-PIN(V)”调整 按 “TV/AV”钮,选择 “R-PIN”。按频道升 / 降钮,调整 “R-PIN(V)”。( 参考图 D:V-PIN) 11.3.2.8.“R-PIN(H)”调整 按”TV/AV”钮,选择 “R-PIN”。按音量升 / 降调整 “R-PIN(H)”。(参考图 E:H-PIN) 11.3.2.9.“R-CORNER”调整 按 “TV/AV”钮,选择 “R-CORNER”按频道升 / 降钮。调整 “R-CORNER”。(参考图 F: CORNER) 11.3.2.10.“R-KEY”调整 按 “TV/AV”钮,选择 “R-KEY”。 按频道升 / 降钮,调整 “R-KEY”。( 参考图 G: KEY) 11.3.2.11.“R -STATIC”调整 按 “TV/AV”钮,选择 “R-STATIC”,按频道升 / 降钮,调整 “R-STATIC”使水平和垂直中心线与光栅框的中心标记对齐。(参考图 H: STATIC) TC-47P800DA 34 11.3.3. 蓝粗会聚调整 11.3.3.1. 准备 按 “SURROUND”钮选择蓝调整模式。按 “2”钮,选择 “Border and Cross”像卡。按 “R-TUNE”钮,选择青色。按位置钮,调整 “B-STATIC”, 使兰场与绿场重合。 图 L: B-STATIC 11.3.3.2.“B-SKEW(V)”调整 按 TV/AV 钮选择 “B-SKEW”。按音量升 / 降钮,调整参考线成垂直线。(参考图 J: SKEW(V)) 11.3.3.3.“B-SKEW(H)”调整 按 TV/AV 钮,选择 “B-SKEW”。按频道升 / 降钮,调整参考线成水平线。(参考图 K: SKEW(H)) 11.3.3.4.“B-SIZE(V)”调整 按 TV/AV 钮选择 “B-SIZE”按频道升 / 降钮,调整测试卡的边缘线与光栅边缘对齐。(参考图 A: V-SIZE) 11.3.3.5.“B-SIZE(H)”调整 按 TV/AV 钮,选择 “B-SIZE”。按时量升 / 降钮,调整测试卡左右边缘线与光栅边缘对齐。(参考图 B: H-SIZE) 11.3.3.6.“B-LINEAR”调整 按 TV/AV 钮选择 “B-LINEAR”。按音量升 / 降钮调整 “B-LINEAR”。( 参考图 C: 线性 ) 11.3.3.7.“B-PIN(V)”调整 按 TV/AV 钮,选择 “B-PIN”。按频道升 / 降钮,调整 “B-PIN(V)”。( 参考图 D:V-PIN) 11.3.3.8.“B-PIN(H)”调整 按 TV/AV 钮,选择 “B-PIN”。按音量升 / 降钮,调整 “B-PIN(V)”。( 参考图 E:H-PIN) 11.3.3.9.“B-CORNER”调整 按 TV/AV 钮,选择 “B-CORNER”。按频道升 / 降钮,调整 “B-CORNER(V)”。( 参考图 F: CORNER) 11.3.3.10.“B-KEY”调整 按 TV/AV 钮,选择 “B-KEY”。按频道升 / 降钮,调整 “B-KEY”。( 参考图 G: KEY) 11.3.3.11.“B-STATIC”调整 按 TV/AV 钮,选择 “B-STATIC”。按频道 / 音量的升 / 降钮,调整水平 / 垂直中心线与光栅框的中心标记一致。 ( 参考图 H: STATIC) TC-47P800DA 35 11.4. 微调会聚调整 准备: 用红色 / 绿色钮选择 Fine Convergence 模式,按黄 / 兰色钮 进入。按 “4”钮选择大,中,小三种方格信号。 11.4.1. 绿会聚调整 1. 按遥控器上 TV/AV 钮,选择 “G-LINE CURSOR”模式。 2. 使用位置钮移动光标到您所希望改变数据的点,然后按 “MULTI PIP”从“G-LINE CURSOR”交换到“G-LINE-DATA”。 3. 用位置钮,调节各点 ( 线 ),使绿色交叉阴影图案与会聚调 整表的垂直和水平线对齐。 4. 按 “MULTI PIP”钮从 “G-LINE DATA”切换至 “G-LINE CURSOR”。 5. 重复 1-3 步,调整所有垂直线和水平线。 6. 按 TV/AV 钮选择 “G-EASY CURSOR”模式。 7. 用位置钮移动光标至您希望改变数据的点 ( 调整点 ), 然后 用 “MULTI PIP”从 “G-EASY CURSOR”切换至 “G-EASY DATA”。 8. 用位置钮,调节各点 ( 线 ),使绿色交叉阴影图案与会聚调 整表的垂直和水平线对齐。 9. 按 “MULTI PIP”从 “G-EASY DATA”切换至 “G-EASY CURSOR”。 10. 重复 7-9 步,调整所有调整点。 11. 按 TV/AV 钮选择 “G-POINT CURSOR”模式。 12. 使用位置钮移动光标到您所希望改变数据的点,然后按 “MULTI PIP”从“G-LINE CURSOR”交换到“G-LINE DATA”。 13. 用位置钮,调节各点 ( 线 ),使绿色交叉阴影图案与会聚调 整表的垂直和水平线对齐。 14. 按 “MULTI PIP”钮从 “G-LINE DATA”切换至 “G-LINE CURSOR”。 TC-47P800DA 36 15. 重复 12-14 步调整所有调整点。 16. 观看整个屏幕,再一次调整 LINE.EASY 和 POINT 数据。为了 提高光栅框边缘会聚调整精度,选择“ORIGINAL”并调整。 17. 绿会聚调整完成后需存储数据。按 “MENU”钮,然后 按 “N”钮 (按 N 钮将会把数据存储在 E2PROM 中)。 18. 从屏幕上移走会聚调整表。 11.4.2. 红会聚调整 1. 按 “R-TUNE”钮 2 次选择红调整。 2. 重复在绿会聚调整中描述的 1-16 步相同的步骤进行红会聚 调整。 3. 红会聚调整完成后,按“SETUP”钮然后按“N”钮存储数据。 11.4.3. 兰会聚调整 1. 按 “R-TUNE”钮 2 次,选择兰调整。 2. 重复在绿会聚调整中描述的 1-16 步相同的步骤进行红会聚 调整。 3. 蓝会聚调整完成后,按“MENU”钮然后按“N”钮存储数据。 4. 按电源钮然后按 N 钮,从会聚调整模式换至服务模式。 会聚调整时的键排列 TC-47P800DA 37 微调会聚控制框图 表 1 TC-47P800DA 38 表 2 TC-47P800DA 39 12 照片浏览器测试 进入维修模式,按 “SD”钮进入。显示如下画面: 其中: 1. Auto Test (2-5): 自动测试 2-5 项 2. SDRAM Test: SDRAM 测试 3. Color Bar Test: 彩条信号测试 4. SD Card Test: SD 卡测试 (需插入 SD 卡,测试用的图片尺寸为 640x480) 5. PC Card Test: PC 卡测试 (需插入 PC 卡,测试用的图片尺寸为 640x480) 6. Download: 可下载存储卡上程序,更新软件。 测试: 按 1 选择自动测试,图像按绿―紫―彩条― SD 卡图像 (640x480)― PC 卡图像 (640x480)的顺序切换。 (其中 4-5 项未插卡则显示 “NO Card”,插卡时显示 “DONE”。) 绿,紫的图像: 确认 SDRAM 用。 彩条图像: 确认 JPEG 编码处理用。 SD,PC 卡图像 (640x480):确认 SD,PC 存储处理用。 TC-47P800DA 40 13 导线布置 13.1. 导线布置 (1) TC-47P800DA 41 连接器连接 LR1,LR2,LG1.LG2,LG3,LG4,LG5,LG6,LG7,LB1,LB2,LR20,LG20,LB20 线处理注意事项 1. CRT 颈部基板插入后 , 确认导线与基板金属部不能接触。 2. VM 线圈导线 (R,G,B) 在 LG 板的 LG5、LG6、LG7 任一位置均可插入。 3. DY 导线插入 G,B 中的一个即可。 TC-47P800DA 42 13.2. 导线布置 (2) 阳极导线 1. 将阳极线顶端插入 FBT 内 , 向右转动紧固 (3 个线的插入位置自由 )。 2. 与周围部品的安全距离保证在 10mm 以上。 线处理注意事项 1. CRT 管颈基板 (R,G,B)插入后确认引线不与管颈基板的金属部相接触。 2. H7,H3,H4 到线夹 8 之间处理时注意不要有松弛的情况。 TC-47P800DA 43 连接器连接 A12,A15,A16,A17, 高压分配器 (R,G,B,FBT),D8,D5,DY(R,G,B),CY(R,G,B),D30,P1,P2,P4, 聚焦包 (R)。

标签:

版权声明

1. 本站所有素材,仅限学习交流,仅展示部分内容,如需查看完整内容,请下载原文件。
2. 会员在本站下载的所有素材,只拥有使用权,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3. 所有素材,未经合法授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会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发布、传播、复制、转售该素材,否则一律封号处理。
4. 如果素材损害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QQ:77594475 处理。